最近,跟大家聊了一下小米的现状。终于,小米成了国产第一...
凭着多年的耕耘,小米终于稳坐国内第一的位置,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绩了。
但现在手机市场这么卷,大家都压低了利润率(苹果除外),赚钱比以往难多了。
更不用说全球经济衰退,大家都没啥换机欲望,手机销量已经跌回了 2014 年的水平,以后手机厂商只会越来越难过,想要活得更好,免不了得搞些新业务创收。
而当下最火的风口,毫无疑问就是新能源汽车!
各行各界都来掺一脚,其中自然少不得手机厂商的身影。
转型最成功的手机厂商,没有之一,就是华为,手机业务受阻,汽车业务成了 华为的重要寄托。
最近 2 个月,华为问界的销量都破万,已经达到新势力品牌的主流水平了,如果这个成绩能稳步提升,那问界这个品牌肯定是稳了。
这么好的势头,也怪不得余承东余总放出豪言:“未来汽车行业会像现在的手机行业一样,只剩下少数头部玩家,主力玩家不会超过五家。”
虽然余总当年手机品牌只剩两三家的预言没实现,但明显汽车品牌剩五家的预言是有说法的。
因为最近同样在造车的雷军雷总就在社交媒体上表示:“小米只有成为电动汽车前五巨头才能成功!”
看来业界大佬都有这样的共识,做汽车只有前五才能算得上稳。
而且他们肯定都把自己给算进去了,那么就意味着要扳倒全球 90% 的车企,丰田、大众大概率是碰不得的,那么接下来还有 3 个名额,特斯拉作为新能源代表怎么要占一个吧。
剩下 2 个坑位,自己占一个,那么就剩一个,本田、通用、福特、奔驰、宝马、比亚迪等大佬都不够你们打吗?
所以,今天我们就来聊聊,这个看似离谱的目标,到底有没有实现的机会?
首先这个论题有一个大前提,那就是两位大佬的语境都限定于新能源汽车领域。
就像当年霸主诺基亚的陨落,新能源汽车的崛起,也让各路跨界造车的大佬笃信,自己能跟当前的车企巨头掰手腕,分汽车市场的一杯羹。
虽然很多朋友觉得隔行如隔山,汽车跟手机差距太大了,手机厂商根本玩不转,但雷总偏偏就要说不!

在雷总看来:电动车是一种以智能化、软件化和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消费电子产品。汽车行业的本质将从机械演变为消费电子,说成是大号手机也不为过。
凭着多年的手机经验,没理由玩不转智能汽车...
看来雷总还是很自信的,甚至销量雷总都已经开始盘算了,雷总表示:当电动车行业进入成熟期时,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于顶级企业;
小米汽车每年出货量超过 1000 万辆,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。
根据外媒统计,2021 年全球汽车销量在 8105 万辆左右,中国国内汽车销量 2627.5 万辆,也就是说小米汽车要做到全球每 8 个人,就有一个开小米汽车;
国内甚至做到不是你,就是我在开小米汽车,这场景想想就挺有意思的...
在老狐看来,比起 1000 万辆的远大目标,小米汽车更应该关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?
小米不像华为在汽车领域布局了 10 年,也不像比亚迪能自主生产三电系统,刚在去年成立的小米汽车公司,能给带来我们怎样的产品?
首先价格上,想要复刻当年小米手机 1 的惊喜,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,现在供应链都明码实价,哪怕小米亏钱卖,也不会造出多便宜的车。
而且小米真不会再搞低端车了,当年从 1999 做起,到现在品牌调性都没做起来,小米可太恨低端了。
所以到了汽车这块,不可能再做 10 万元以下的车型,根据雷总的说法,小米汽车定位中高端,可能的价格段在 10-30 万元。
同时再配合近期供应链的消息,小米汽车确定激光雷达供应商为禾赛科技,电池方面采用宁德时代麒麟和比亚迪刀片电池方案,可以看出小米汽车确实是奔着中高端去的。
最终价格应该会落在 18 - 25 万这档,毕竟当前最便宜的激光雷达车型,已经卖到 20.99 万元(小鹏 P5 460P 版)。
所以,主力走量车型来到了 20 万这一档,大家觉得小米汽车的吸引力大吗?
不说对比新势力车型,就比亚迪的海豹和汉,已经是小米汽车难以绕开的强敌了。
在价格没优势的情况下,要看的自然就是产品的硬实力了。就像前面所说的,小米汽车刚立项没几年,想要什么技术积累那是不可能的,唯一能拼的地方就是整车的智能化水平,这是手机厂商对于传统车企造车最大的优势。
小米汽车同样是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做文章,在今年 8 月的发布会上,还展示了小米汽车现阶段的自动驾驶水平。
老实讲,国内敢在发布会上展示自动驾驶成果的真没几家,可以看出小米在这方面是肯定有优势的。
雷总还表示: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第一期规划 140 辆测试车,将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,目标是在 2024 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。
虽然 140 辆车真不多,但挤进第一阵营我想是有可能的,毕竟在国内,自动驾驶技术强的也没几家。
而且现阶段自动驾驶技术对消费者来说真有那么重要吗?车主真那么迫切需求,不惜把自己的性命安全交给 AI ,也要从驾驶位上解放出来?
现在的自动驾驶技术在老狐看来更多是花里胡哨的噱头,或者是锦上添花的加分项。
消费者买车,更看重它作为车的基本素质,电池续航扎不扎实,车身框架够不够坚硬,内部空间够不够大,驾乘体验够不够舒适,而不是花大价钱去买一辆号称能自动驾驶的“智能车”。
说了这么多,其实老狐并不担心首款小米汽车会“翻车”,因为现在市场远没有像“诺基亚”这样的霸主出现,凭着小米对国内消费者多年的研究,做出一台好卖实惠的车应该不难。
真正的难的是,像雷总所说的,小米汽车要年销售 1000 万辆才算成功,小米汽车畅销不难,但小米汽车要成为伟大的品牌,似乎还有很长的距离。
就像开头所讲的,小米手机成为国产第一,全球也排在了第三的位置,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。
但回归到小米手机产品本身,这么多年了,小米手机依旧是用着别人的处理器和别人开源的系统,比起华为、苹果、三星,你很难说小米手机是伟大的、难以取代的。
来到汽车领域,小米汽车大概率也会延续小米手机的路线,通过高效的供应链整合管理,为消费者提供极具性价比的汽车产品。
但对比业界的前辈,华为有一整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,比亚迪是全球唯一掌握三电技术的车企,特斯拉有业界领先的电池管理系统 (BMS),每一个都经历了多年的投入和研发,并不是随便找一个供应商就能提供的核心技术。
所以,现在只有自动驾驶技术稍微能看的小米汽车,远没到谈论成功的时候。
不过现在也是小米成为伟大品牌的最好时机,智能汽车没有燃油车的技术壁垒,整车通过软件驱动,正好来到了手机厂商的擅长的领域。

具有先天优势的小米,完全有能力做出属于自己的智能汽车系统,那时候才是小米汽车迈向伟大的时刻。
根据雷总的说法,2024 年小米汽车就会亮相,虽然第一款车不会有颠覆性的技术,但如果小米能造一辆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好车,那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。
市场远没残酷到所有车都需要完全自主研发,核心拉满才有销路。
稳住销量,积累口碑,再慢慢形成自己的核心壁垒,这样的小米汽车离成功真不远了...